7月19、20日,由机器之心主办的首届“市北·GMIS 2019全球数据智能峰会”在沪举行。本届大会以“拥抱数智经济,赋能产业生态”为主题,聚焦人工智能学术研究、工程技术与产业应用。

       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,电子科技大学教授、成都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周涛,与中科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,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、国际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、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杨强,字节跳动AI Lab总监、IEEE会士、ACM杰出科学家李航,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,欧洲科学院院士、人工智能研究中心(DFKI)科学董事Hans Uszkoreit 等多位重量级嘉宾受邀出席,从诸多视角带领与会者走进数据智能的世界。

       以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治理革命》为题,周涛教授从城市治理、金融监管、环境治理等方面,用具体的案例,向公众传达大数据和AI将在未来社会治理和监管工作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。其中关于“城市治理”的讲解案例,大体上是指利用街景图片深度学习的方法,对城市的安全、绿化、卫生、幸福感等方面进行评估,加强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的认知,从而指导管理者进行城市治理工作。最终实现大数据、机器学习技术连接人类判断和机器判断。

       在“环境治理”的分享中,周涛教授介绍了遥感大数据在环境治理应用中取得的新成果。整体来看,基于卫星、无人机、近地摄像头等多源遥感数据的普及,以及5G等传输方式的更新迭代,行业中越来越广泛地接受“天-空-地一体化”的遥感大数据+机器学习方法进行环境治理监测和指引。例如,数之联的“成都河湖遥感大数据分析平台”,就是应用这种方式,通过卫星遥感定位帮助河长发现重点污染河流——无人机的局部航拍帮助河长进一步定位污染源——摄像头+在线水质仪表+智能终端精准监测重点问题河段水质,并对违规情况智能识别提示,最终达到智能治理的目的。

       用“自动化+规模化+定量化+客观化”的计算社会经济学理念进行治理的方法,在数之联团队,还有两个方面的应用。

       其一是在应急救援方面,数之联研制的无人机应急智能感知平台利用遥感+AI技术,实现灾害现场的“态势感知全域化、数据处理实时化、决策分析智能化”。其中,多要素AI解译可自动提取图像中的灾情目标,快速统计如数量、面积等信息,释放目视解译资源,提高解译效率和可视效果。同时,在综合考虑气象、地质等环境因素后,可以辅助专家进行快速、科学的综合指挥调度。

       演示数据为某地的地震后航拍影像,根据地震灾害救援关注对象,智能解译模块重点完成对车辆、受损房屋、道路和救援帐篷四个对象的自动识别。

       另一个方向,是在农业监测管理上。利用遥感大数据时间长、区域大、时效高、稳定周期、费用较低等特点,摆脱传统作物监测统计方法,快速持续了解制酒原料作物(高粱、小麦等)种植分布、面积大小以及生长期内的长势状况,并在此基础上可对每种作物的产量进行分析和预测,实现原料的“溯源逐本”和作物质量监管的常态化、高效化,并为后续长势监测、产量估算、灾害监测等应用提供前提条件。